郭窑村位于鹿邑县南部,隶属观堂镇,地势平坦,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四季分明,年平均气温15.6℃,年平均降水量为810毫米。主要种植小麦、玉米、无公害蔬菜.黑皮冬瓜、大蒜农作物为主。
郭姓1910人,苏姓720人,张姓69人,李姓85人,刘姓40人,孙姓52人,王姓110人,赵姓40人等。其中以郭姓为本村大姓。 |
郭窑村所在地,为老子故里黑古陶发源地。此地为郭窑集市街道,村民以加工业经营、种植、从事企业发展相关工作及外出经商为主。经济收入,高于本地周围自然村 村交通便利 人杰地灵 如今的郭窑村别墅成排 交通便利 道路畅通东西322省道省道穿村而过 南北道路直通鹿邑县县城南北大街。下一步我们重点打造 郭窑村 近郊旅游旅游产业发展 依托黑桃文化产业发展 垂钓园 露营地 赏花节 灯光秀 亲子游 农家乐 民俗文化节 郭窑村白沟河沿岸我们要开发成旅游网红热门景点   |
描述村落迁徙历史。 郭窑为商业、手工制造、民间演艺聚集而成古村落,郭姓先祖于明朝洪武二十一年(公元1388年8月),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民于此,先祖从事手工陶制品烧制为生。 |
 描述村落建村历史过程。
2000多年来,郭姓世世代代继续从事手工陶器制作、烧盆窑为生,主要烧制有黑古陶、家庭用面盆、缸罐、香篓、花盆坛等,四面八方百姓汇聚于此购买家用器皿,又逢集市,故称瓦罐集;建国前至五六十年代村内尚存盆窑二十余座,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,盆窑逐渐被拆除。 旧时代,郭窑是鹿邑的南大门,是通往南五县(沈丘、界首、临泉、太和、阜南)商贸要道,行人往来繁多,集市中心有客栈、饭铺十余家(至今郭窑一带百姓称街中心为饭铺)古往今来,郭窑村是物资交易的集散地,集市贸易繁华,故称郭窑集。 郭窑村东(0.5千米)毗邻五千多年隐山文化遗址栾台(1964年之前属郭窑乡政府所辖现在的郭窑村)。郭窑集每年五个古会,分别是农历:二月初八会、小满会、十月十二、十一月十二、十二月十二;较为历史悠久的农历二月初八栾台会,年年客商云集,交易繁荣。 中原黑古陶 百世流芳 郭窑集,地处鹿邑县城南9千米观堂镇境内,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对鹿邑县的历史文化遗址有计划开发,在毗邻郭窑集的隐山文化遗址栾台进行考古,出土了一批文物,其中就有大量的黑陶,经鉴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而烧制黑陶所用的“胶泥”就是出自郭窑村,郭窑村黑陶的发展应从隋唐之前就代代相传,已愈千余年,96岁的祖传老艺人郭其 中原黑古陶 百世流芳 郭窑集,地处鹿邑县城南9千米观堂镇境内,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对鹿邑县的历史文化遗址有计划开发,在毗邻郭窑集的隐山文化遗址栾台进行考古,出土了一批文物,其中就有大量的黑陶,经鉴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而烧制黑陶所用的“胶泥”就是出自郭窑村,郭窑村黑陶的发展应从隋唐之前就代代相传,已愈千余年,96岁的祖传老艺人郭其秀和传承弟子76岁的李青峰、69岁的宋祖德,仍在穷奇一生极力为传承和发扬黑陶技艺而努力。 2017年,河南省政府为郭窑黑陶颁发了“中原百年老字号”荣誉证书。 为扩大黑陶艺术的影响力,观堂镇党委、政府勇于担当,通过招商引资,目前总投资5亿元,占地面积120亩的“豫东非遗产品展示制作中心”正在建设中,该中心整体为江南风格建筑群,规划有非遗展厅、制作室、体验馆、接待厅、小型会议室等15000平方米,目前已初具雏形。  
|